檢測寶寶天賦基因和微量元素有玄機
其一、兒童天賦檢測現狀調查
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天賦基因檢測一片火熱。“小孩教育要結合天賦,這樣更容易成功。”這個廣告詞讓無數年輕父母感到給寶寶測試下基因會走很大的捷徑,為寶寶今后的發展進行真實性評估!但是真的科學?只需千元左右就可以得到一份孩子的基因報告,其中包括是否有“多情基因”“害羞基因”“酗酒基因”“網癮基因”等。記者隨機登錄一家基因中心的網站,與在線客服交流。對方介紹,4800元就可檢測19個基因位點,預測孩子在音樂、繪畫、舞蹈、體育等6方面的天賦潛能。上海巴玖工程師詢問各個檢測機構,得到報價更是參差不齊。
其二、微量元素是不是該補充?怎么補充?
張女士的孩子1歲了,看到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補鈣、補 鐵、補鋅廣告,張女士不甘落后。“大家都補,我的孩子要補什么才好?”“去做個微量元素檢測吧,可以及時發現孩子需要補什么。”張女士的同事說,“我家小 孩每年做一次微量元素檢測,每次都合格,要是不合格可就得抓緊補起來。”
專家意見與觀點
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嶸表示,孩子的成長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的作用甚至更大。比如,孩子即便有音樂天賦、藝術天賦,也需要有人“領進門”,需要刻苦練習。“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到底有無科學依據,需要進一步探索和論證。”張教授委婉的否定了基因檢測這個荒謬檢測行為。
北京某婦幼保健機構的一位遺傳學專家提醒家長,帶孩子做基因檢測要謹慎。目前,人類基因中研究得較為透徹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完全解讀天賦基因的奧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已經被一些機構商品化,不僅檢測結果的真實性難以評估,培養方案的效果也難以驗證。”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湯亞南說,作為母親,自己不會帶孩子做這種檢測。“基因檢測的意義是幫助診斷某些疑難和罕見的疾病,不提倡在全人群中推廣,成為普查項目。若以此迎合一些不當的教育觀念,則屬于科學技術的誤用。”
戴耀華介紹,國內微量元素檢測的對象主要包括鈣、鋅、銅、鎂、鐵(鈣與鎂是宏量元素,即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即使檢測發現微量元素缺乏,也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微量元素。否則,鈣補多了會引起便秘,某一種微量元素多了會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戴耀華說。
智力檢測結果只能供參考。“表現不好、學習吃力,老師讓我帶孩子測智力。”一位父親在診室外告訴記者,其孩子的檢測結果是76分。“我相信孩子就是多動,不是智商問題。我需要醫生推薦藥物,幫助孩子提高考試成績。”古往今來不一定智商高學習一定好,因為學習成績很多是考試技巧決定的。
“從臨床情況看,多數來醫院做智力檢測的學齡兒童都是老師推薦來的。”湯亞南介紹,智力檢測方法多樣,有標準化的量表和工具,如DDST篩查量表、ASQ量表、韋氏量表等。目前,世界上使用廣泛的是韋氏量表。檢測結果由醫生解釋,供臨床參考。作為臨產檢測如果學習明顯有障礙可以考慮檢測下,看是否是智力因素導致的,還是生理疾病做好判別。如果單純為了檢測智商沒有任何意義。反倒會讓寶寶對自己產生很大的懷疑,不利于自信心的養成。
“大腦功能復雜,每種方法都有局限性,很難用某種量表客觀、全面衡量所有人的智力水平。如孤獨癥的孩子,因為語言溝通障礙,用韋氏量表測量得分會很低,但是這些孩子的特殊才能,如數字記憶、音樂領會能力等無法用普通量表體現。”湯亞南說。
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文,明令禁止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針對兒童開展非診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檢測。為什么國家計生委 已經明確禁止,而各級醫療機構還是去有領不尊?關鍵是利益驅使。“兒童微量元素檢測屬醫療行為,只有部分科研機構、及部分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少 數大型醫療機構具有微量元素檢測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上海市微量元素學會理事長顏崇淮教授說,“市面上一些低端儀器的 檢測結果不一定[accuracy],加上一些機構把檢測與保健品銷售等掛鉤,甚至可能誤導家長。”顏崇淮說,在正規醫療機構,微量元素檢測的推薦方法是原子吸收分光光譜法,還有近年普及的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微量元素檢測方法沒有國際統一標準,不同醫院的試劑、儀器有可能是不一樣的,檢測結果也可能有差別。”廣州市 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臨床營養科主任劉喜紅提醒。
培養寶寶的智商和情商都是循序漸進的,任何“先天論”都是以商業目的忽悠年強父母的行為。其后果不僅是失去金錢這么簡單,更可怕的是讓孩子從小就被貼上各種標簽,缺乏奮斗改進的意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