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科學儀器在“新常態”下,該如何踏上一條新路?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減速換擋”期,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是產業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新常態”下,國產科學儀器行業面臨怎樣的挑戰?又將如何走出一條新路?
【上海巴玖 國內新聞】 據了解,“2014年,國產儀器企業收入增長為18.10%,利潤增長15.28%。隨著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國產儀器企業將從過去十年的‘急功近利、低價低質、無芯(無核心技術)、無底限’轉變為未來十年的‘有企業家、有工匠、有不斷研制、有文化’。”主題為“新常態 新思維 新競爭”的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2015學術年會近日在貴陽召開。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曹乃玉在大會上作了“分析儀器企業調查報告”,該報告是基于調研走訪了大量國產科學儀器企業的基礎上所做的總結。
科學儀器的自我裝備水平是國家自主不斷研制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國產儀器行業的巨大進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振興國產科學儀器產業的計劃。2011年,中央財政首次在科學儀器研發領域投入13億元,啟動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研制專項。北京市與上海等3省市以及教育部等11個部門一起被納入首批試點。3年來,已有“極端特殊環境下材料及構件試驗評價科學裝置研制與應用”等科委推薦的14個項目在科技部立項。
2012年,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科學儀器開發培育項目啟動,以期挖掘利用平臺資源優勢,主動引導各類開放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促進成果轉化等各類主體的產、研、用結合。共動員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203家次,儀器研發生產企業機構等227家次參與到培育項目中。
此前,首都科技資源服務曾被形容為“一邊捆著草,一邊餓死牛”。如何讓“沉睡”的科技不斷研制潛力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北京市科委進行了系列頂層制度設計,著力搭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探索促進共享首都科技資源、共同發展的“北京模式”。自2009年6月以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上價值192億元的3.84萬臺(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促進了500多項較成熟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僅2014年就有10670家企業享受到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各類服務,服務合同額達20.56億元。
2015年,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設立了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與綜合評價服務平臺。目前,一個覆蓋儀器研發、生產、應用三個環節的全過程、全鏈條的不斷研制服務平臺,一個致力于檢測方法、標準研究服務各類不斷研制主體發展的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已經形成。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減速換擋”期,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是產業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新常態”下,國產科學儀器行業面臨怎樣的挑戰?又將如何走出一條新路?
處境——國產科學儀器屢遭排擠
長期以來,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之間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狀態。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李躍光介紹,近年來,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之間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狀態。2012年到2014年,逆差分別為170億、166億和177億美元。
“我們很想買國產儀器,價格上肯定合算些,但根據我們的經驗,國產儀器用一段時間后很容易出問題。所以,寧可多花一點錢買進口儀器。”一位從事病毒研究的科研人員這樣說。想必這也是我國許多儀器用戶的共同感覺。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體系較為完整的儀器儀表工業體系,成為全球第四、亞洲第二的儀器儀表生產國。但大而不強的特征十分突出,總體上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
中國科協曾經做過一個針對國產儀器和進口儀器的調查。在技術上,現有國內中低檔產品大部分可替代進口產品,但高檔產品的可靠性指標(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與國外產品相比,約相差l—2個數量級。在測量精度上,現有國內產品與外國產品一般相差1個數量級。
不過,這一現象在近些年已有很大改觀。
記者了解到,近十年國產科學儀器和國外產品在價格、質量和性能上差距不斷縮小。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從2006年設立自主不斷研制獎,九次評選活動中,國產儀器獲金獎產品63項,銀獎產品81項,獲獎產品都具有不斷研制點明顯、技術水平高、難度大的特點,達到或接近國際同類水平。
然而,技術進步卻沒有帶來相應的銷量增長。低檔同質化競爭、招投標“遭排擠”、國外隱性技術壁壘制約等因素造成當前國產科學儀器處境尷尬。
北京先驅威鋒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范飛向記者坦言,曾在一地級市藥監局的招標書中見到“要求儀器支持七國外語”的說明。標書并不是根據實際需要寫,而是為了排擠國產設備,把特定指標故意寫高。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專職副理事長李躍光認為,未來幾年間,我國檢測機構、工業項目、重大科技專項、新藥研制還將采購大量進口儀器。如果這些檢測數據、工藝參數等信息均被國外大量掌握,對我國的信息安全不利。
求變——科學儀器走出實驗室的“深閨”
印象中,科學儀器是科技工作者在實驗室里用來做科學研究的工具,精貴又神秘,甚至有幾分嬌氣,和普通老百姓基本上不搭界。
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提升與相關技術的進步,各種科學儀器已經跳出傳統的科學實驗應用范疇,向著在線、現場應用和自動檢測現場應用等新方向快速發展,并與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等結合,形成更精密、[accuracy]、快速、可遙測、無污染的現代化測控新科技,科學儀器行業開始脫胎換骨。微型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一個科學儀器不可忽視的發展方向。
智能手機APP、拇指大小光譜儀、3D打印技術、大數據時代、個性化醫療……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整個儀器市場的發展增添了一股新鮮強勁的活力。我國科學儀器行業也更多地面向民生、服務民生。原本“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科學儀器正在慢慢揭開面紗,走進醫院、超市、菜場,對環境、農產品、食品、藥品等進行安全檢測,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國產快速檢測設備在我國檢驗檢疫一線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北京西站檢驗檢疫局局長曹永斌介紹說,結合實際需求,北京西站檢驗檢疫局聯合普析通用共同開發了3款快速檢測設備,并配備GPS及GPRS模塊、平板電腦快速檢測終端等,實現了數據動態監督,有效解決了列車上快檢過程中讀數難、記錄難、判斷難的問題。
而食品安全檢測儀、酶聯免疫分析儀、煎炸油品質檢測儀、重金屬檢測儀、土壤水分檢測儀等各種檢測儀器已廣泛應用于百姓生活,甚至其中一些儀器已經直接進入家庭。智能手機超聲波系統,可以讓準爸媽隨時看到寶寶模樣;[much]無厘頭的鬼魂電磁場探測器,據說特別適合老宅探險;[much]受女生歡迎的當屬皮膚含水量測量與紫外線監測,隨時提醒皮膚的補水和防曬……
“其實,對于大量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項目,大多涉及常量和微量的檢測分析,沒有必要都使用進口儀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高級顧問蔣士強研究員表示,“對于中國科學儀器業而言,行業脫胎換骨的轉變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企業應該抓住機會,加大研發力度,積極拓展市場,從而改變進口科學儀器主導市場的現狀。
機遇——踏上大眾創業萬眾不斷研制的“節拍”
今日中國,技術不斷研制與體制不斷研制共舞,以科技不斷研制為核心的全面不斷研制火熱展開,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的新動力。面對大眾創業萬眾不斷研制的良好機遇,科學儀器行業也在思考和行動,以期獲得更好發展。
創業板的出現,給儀器業帶來了不小的發展機遇。聚光、天瑞、博暉不斷研制、先河環保、雪迪龍等以科學儀器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上市,獲得了更方便的融資渠道,資本行為開始在科學儀器領域活躍起來。
在資本市場上,[much]亮眼的莫過于中國科學儀器企業對外資企業的收購。2009年到2015年,中國儀器企業總共收購的國外企業超過十家。一反中國科學儀器企業“弱、散、小”的形象,國產科學儀器企業逐漸開始了與國外企業的正面市場競爭。
進入到2015年,國內科學儀器企業對國外企業的并購明顯提速。中國儀器企業并購的方向發生了一些變化,市場和渠道不再是[much]主要的獲取內容,更多的是對全球力爭上游的核心技術的追求。
2015年6月,博暉不斷研制全資收購了質譜公司Advion,Advion是幾十年基于LC/MS專長的質譜和微流控系統的領導者,其所研發的小型質譜儀是專家預言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國內外的高達用戶中好評度很高。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收購行為漸多,也說明了一些企業在多年的積累中逐漸取得了技術和市場的優勢,從而為資本青睞。總的來說,[much]近發生的幾起收購質量開始走高,中國企業收獲頗豐,目標已轉向了具備競爭水平的核心技術。利用國外[Cutting-edge技術,來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在此次的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2015學術年會上,普析通用、博暉不斷研制、天美科技、先河環保、海能儀器等5家國內知名科學儀器企業高層齊聚“新常態下企業引領的科學儀器產業競爭高峰論壇”,就“資本行為對促進企業發展的利弊”等議題進行了探討,分享了對中國科學儀器行業前景的思考。
一位儀器企業的老總表示:“我們這種草根出身的企業,沒有什么積累,在企業經營相對困難、市場發展機會又大的時候,資本市場給了我們機會,資本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也有企業家表示了擔心,“資本市場的可怕在于急切需要獲利,會特別短視。不容許花幾年的時間去投入研發。”“收購只是一個手段,但有些東西是買不來的,研發是一個企業看家的東西。”
給力——助推國產科學儀器跨越式發展
為促進國產科學儀器的發展,近年來國家啟動了一系列振興國產科學儀器產業的計劃,助力國產檢測儀器的發展,為國產檢測儀器的發展搭建對接和交流平臺。“科技部近幾年和財政部一起共同設置了國家重大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已陸續投入幾十億元,啟動了多批項目推動大型儀器的國產化、產業化和示范化。”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國國產科學儀器的發展環境將更加優化完善。
而北京作為我國科學儀器產業聚集地之一,擁有多家國內科學儀器行業的領軍企業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不斷研制性企業。北京市科委因此將更多目光投向科學儀器產業,尤其是具有發展潛力的科學儀器企業,并為這些企業提供長期的、持續性的扶持,給企業長大、做強提供良好的“土壤”。
北京市政府發布了《北京技術不斷研制行動計劃(2014—2017年)》。該計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提出了堅持圍繞重大民生需求,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營造有利于不斷研制的生態環境,深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不斷研制機制,圍繞不斷研制鏈和產業鏈布局不斷研制資源,深化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與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堅持突出不斷研制導向,積極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加大科技不斷研制儲備,積極培育先導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北京市科委搭建的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目前正在開展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與綜合評價服務工作,通過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構建面向企業產品的驗證與綜合評價服務平臺,營造服務于企業廠商的不斷研制環境,在社會管理層面推動企業發展。不僅是為更多企業和實驗室搭建互動交流、學習平臺,也承載了助推國產儀器設備自主研發、自主不斷研制發展的夢想,開辟了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途徑。
該平臺建立了客觀、公正、有權威的第三方檢測平臺,集中對國產化儀器進行各種實驗參數的認證,為國產儀器設備的推廣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權威數據,有望進一步促進國產檢測儀器行業的發展。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鄭煥敏告訴記者:“充分利用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實驗室資源,搭建服務于儀器廠商的不斷研制創業生態環境,做好檢測服務業與儀器研發產業共同發展的橋梁,打造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為資源支撐的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和綜合評價的服務體系,培育面向民生領域重大需求的儀器設備驗證服務的新經濟增長點,服務更多的企業,助力國產設備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培育,促進科技與經濟融合。”
“下一步我們希望做好三個梳理,是梳理儀器企業及其產品,鼓勵企業積極申報擬研發的儀器,我們把這些儀器進行有序分類,根據企業主營業務、市場拓展的需要,來分輕重緩急地加以安排。第二是梳理檢測機構對儀器及自身資源的需求,從市場的需要、重點檢測的技術支撐,對儀器設備需求進行梳理,形成對儀器設備廠家的牽引。第三,利用首都條件科技平臺的500多家重點實驗室,在前兩項工作的基礎上,對高端設備資源能夠提供儀器檢測驗證服務的能力進行梳理。這三個目錄協同對接,全面鋪開。”鄭煥敏信心滿滿,“我想這個平臺計劃,不單純是面向北京市的企業,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各地的國產儀器設備,都可以通過我們的平臺得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