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重磅信號:環境監測監察垂直管理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在10月29日閉幕,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本次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實行[much]嚴格環境保護制度
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much]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治行動。
環保專家表示,環保監測監察垂直管理,將有效避免地方干預監測數據,并加強對地方的環保責任追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解釋,這個要求分為兩塊,一是監測的垂直管理,一是監察執法的垂直管理制度。監測垂直管理制度是為了防治地方監測數據作假,其將對地方環境監測站的事權進行上收。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明確要求環保部適度上收國控點的生態環境監測事權,以更[accuracy]掌握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記者了解到,這意味著今后國控環境監測站由國家環保部直接管理,省控站的監測工作則上收到省或直轄市的環保部門負責。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事權上收,將有助于較大程度地防止地方行政干預,保證監測數據的正確性和真實性。
對于監察執法的垂直管理來說,常紀文表示,監察執法和監管執法有所不同,前者是指從上對下的監察,如抽查,巡查,責任追究,但并不干預地方的監管執法權。
他表示,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意味著上面對下面的監察行為,如環保部直接到地方監察,省環保廳到下一級地市監察,以及約談、追責的力度會加大,但另一方面,地方的環境監管權并未上收,依然是屬地管理制度。[much]終,是形成一個企業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監管、上級部門監察相結合的環境保護監管監察新模式,既保障了環境執法的效果,又遏制了地方保護主義。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環保部門不能再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而是既要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又要通過深化改革,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環保領域,積極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由傳統的治污方式改革為由企業購買專業公司治污服務。同時,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中,要問計于民,激勵公眾參與。環保部門必須強化信息公開、鼓勵公眾參與、支持公益訴訟。公眾參與環保制度的全面實施,不僅是將環境公共利益損失降到低達的務實之策,更是與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手段并行不悖的預防之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與監督守望,[much]嚴環保制度就能成為真正帶電的“高壓線”。
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位列其中。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不斷研制、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今后五年是環境與發展矛盾的凸顯期、環境標準與要求提高期,環保執法既有機遇,又有挑戰。環保執法必須以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精神為指針,通過認真組織實施“十三五”規劃,用改革與發展的思維和方法,破解環境執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沖破地方保護等體制障礙,破解監管怪圈,加大處罰與刑究力度,提升環境違法成本,對非法排污行為一查到底,嚴懲不貸,讓[much]嚴環保制度落地生根,進而實實在在地改善環境質量,護衛民眾環境安全。